实验室概况

学校在实验室原有基础上,结合国家战略规划、行业与地方产业发展所需,组建“交通智能运维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实验室是以机械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为基础,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发展的前沿趋势,瞄准轨道和道路交通装备的智能运维技术,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江西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意见》《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等文件提出的“交通装备先进适用、完备可控”、“交通关键装备要达到先进安全”、“装备智能化、绿色化要位居世界前列”、“形成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要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智能化、数字化、轻量化、环保型交通装备及成套技术装备和交通装备的智能检测监测和运维技术”、“研发适应交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系列装备及其运维体系”等要求和使命,开展轨道和道路交通领域的智能运维技术与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成果产业化。

实验室致力于围绕交通智能运维技术与装备所涉及的智能感知与数模融合、交通装备关键部件智能诊断与服役性能优化、安全保障技术与运维装备等方面解决交通装备的运维技术难题,开展学科交叉、集成研究和协同创新,助力我国交通装备行业科技进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着力建设成为交通智能运维技术与装备领域的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拥有一支梯队结构合理、业务精通的高素质科研队伍,目前有固定研究人员61人,其中:正高职称19人,副高职称23人,中级职称19人,队伍中博士学位59人。近5年,实验室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其他科研课题26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70余篇,出版专著9部,授权发明专利130余项,荣获省部级及行业科技奖励累计12项。

实验室围绕现代交通装备中运维保障相关的智能感知、故障诊断、性能优化、安全保障与运维装备等方面存在的难点、痛点问题及关键技术,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以提升我国交通运维装备智能化、适用化水平,为实现交通强国、交通强省提供科技支撑。

实验室设置了建设和运行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建设和运行管理委员会由校领导、科研及教务等部门负责人参与,提供运行经费,支持人才交流;实验室实行建设和运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学校拟聘任中国工程院王耀南院士为实验室名誉主任,聘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肖乾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全面工作,同时设立了专职副主任和专职秘书。

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价值3600余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30余台套,建筑面积达4500余平方米。